近日,我所副研究员朱道辰博士在“PLOS ONE综合”上发表了最新研究结果:“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South China Sea Sediments through Pyrosequencing-Based Analysis of 16S rRNA Genes” (PLOS ONE V8, Issue 10, e78501)。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中国南海沉积物的细菌的多样性生态分布,研究通过对来自35-4000米不等深度的16个南海海底沉积物样品的V3高变区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了超过26.5万条的细菌序列。细菌学分类分析表明南海沉积物的细菌种类分布丰富,共计40个门,包括22个正式命名的门和18个candidate门,其中12个candidate 门是首次在南海发现。研究还发现超过55%的细菌属于稀有生物圈(Rare biosphere)。
文章还对南海与南太平洋、北大西洋、欧洲北海、夏威夷近海、印度洋、加勒比海、南美亚马逊入海口等17个海域的125个样品数据进行了比较,揭示了海洋细菌多样性分布的共性以及受到一定的地缘影响。浅海的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相对于深海更为丰富,近海岸细菌的多样性与种类与人类活动的污染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在深海中还发现一些具有对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能力的可培养细菌新种群,例如能够降解木质素的Bacillus. ligniniphilus,表明海洋微生物对于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潜在意义,为我们下一步的生物质能源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思路。本研究是与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章卫民研究员合作完成,受到了国家863计划、江苏省优势学科等基金的支持。
|